绵阳律师网

民间人士建网站曝光受贿者引争议 "江湖式"揭黑能走多远

 

民间人士建网站曝光受贿者引争议 "江湖式"揭黑能走多远

 

发布时间: 2008-06-30  转自:法制网

 

  山东省青岛市一名叫李森的人,因不满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行贿受贿行为,竟然自建了一个网站,把受贿医生的真实姓名、工作单位等详细个人资料都放到了网站上。

  此举立即招来了社会高度关注,这个齐鲁维权网在半个月内的点击数已超过135万次。但这种江湖式的揭黑举动,也引起了很大争议,有人说这是正义之举,有人说这可能造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,甚至构成诽谤。近日,本报记者设法找到李森,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。

  民间揭黑者网上晾晒医生红包

  记者今天登陆了这家名为齐鲁维权网的网站,发现网站设置了百姓心声、网友举报、虚假骗术、时事评论、假冒伪劣、医药聚焦等栏目,刊载的主要是网友举报、群众投诉和媒体已经刊登的揭黑文章。

  在医药聚焦这个栏目下,记者找到了这篇引起轰动的文章———《医药行业行贿受贿黑名单》。

  这篇文章不是空洞的愤怒,而是公布了受贿的细节,包括受贿时间、原由和金额。如:吕某,青岛市某医院某科室负责人(原名单中标注了单位真实名称以及真实姓名和职务,在报道中隐去,下同),受贿金额1万元。收受全年邮票一本600元,出租车报销5400元,20032004年中秋节时索取4000元;魏某,青岛市某医院院长,受贿金额5000元,2004年中秋节收取1000元,2005810因货款问题收取4000元;唐某,青岛市某医院呼吸内科主任,受贿金额8000元。明细:2003年因海南旅游而索取5000元。

  本报记者辗转找到李森,这位三十出头的男子,称自己既是网站的创立者,也是揭黑名单的作者。李森是他的化名,真名不便透露。

  李森告诉记者,他是20079月创办了这家网站的。创办之初,李森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了清晰的规划,他说:网站的定位必须要准,我们的作用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补充,弥补大众媒体报道的局限,报他们想报却没法报的东西。

  李森告诉记者,这个医护人员黑名单根据网友举报列出的,首批公布了3名医生的信息,来源于他的一位做过医药销售的朋友。只要提供身份证件、签名,我就可以登载。李森说,自己向举报人核实过这3名医生的情况。不过他承认,自己没有和这3名医生进行沟通,他认为这没有必要

  李森还对记者说:我不能告诉你我的这个朋友的联系方式,但这些都是事实,因为这些人接受的贿赂就是我这个朋友送的。

  谈到公布名单的动机,李森说:我这位朋友曾经通过正常渠道举报过,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。我想用这个方法呼吁一下,给这些人一些压力,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
  记者逐一打通了黑名单中的当事人的办公电话,但均被告知他下班了他不在。记者咨询这些当事人的同事的看法,大多人表示不便发表见解,也有人很是忿忿,认为商业贿赂可以通过司法部门或者纪检部门解决,一个平民百姓没有资格在这里伸张正义,还有人称他们很可能要诉诸法律。

  记者仔细浏览网站发现,网友举报的除了青岛的医生外,还涉及了山东省潍坊市、上海市等医疗机构。

  江湖式揭黑面临多重风险

  对于自己网站超百万的点击率,李森的解释是:医疗腐败大家都知道,做手术给医生送红包成了非常普遍的潜规则,大家恨得咬牙切齿却没法处理,我的作法可以说深得民心。

  很多当事人叫嚣要找人关闭我的网站,但网络监督部门也是人,也对医疗黑幕恨之入骨,只要我没违法,他们不可能关闭我的网站。”“李森对记者说,受贿医生也根本不敢告他,他们吃了那么多黑钱,诉诸法律不是自讨苦吃吗?

  但是,李森也面临着巨大风险。“‘李森是在用非法的手段对付违法的事情,是引火烧身。不少法律界人士认为,李森此举轻则侵犯名誉权,重则犯有诽谤罪。即使是按照侵犯名誉权的官司来看,李森都会面临巨额赔偿。

  除此之外,他自身的安全也受到威胁。

  我已经接到了无数个可疑电话,他们总问我的私人问题,从语气上判断,就是来套话的。有些人还冒充黑道来吓唬我。”“李森说,在网站的留言中,有不少人用同一个IP地址注册了不同的用户名,并对他发出玩火者必自焚的警告。

  个人反腐网站招揽广告引质疑

  除了公布黑名单引起轰动外,李森网站还有一个争议颇多的地方———在网站两侧的醒目位置,赫然标注着此广告位特价招商的字样。

  一些搞商业网站的人士告诉记者,点击率超过百万的网站,广告的宣传效果非常明显,吸引商家的能力也很强,李森的网站如果刊登商业广告将会大大赚一把

  揭露公众都想知悉但却难以知悉的医生受贿这个敏感的社会问题,是该网站浏览率迅速飙升的主要原因。李森此举,究竟是为了正义,还是为了炒作自己的网站进行盈利?或者是两者兼有一箭双雕?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。

  一位当事医生的同事就质疑称:如果李森借助我的同事而使自己的网站挣了大钱,那就是以侵犯别人名誉权、隐私权为基础的商业炒作。对这种损人式的作秀,法律将对其如何惩处?

   调查札记

  在个人反腐困难危险的情况下,为何还有那么多举报者赤膊上阵公开反腐?

  监管的缺位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。因为,正常途径走不通,只能借助非常规之举。在相关部门监督效果也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下,民间揭黑———这种打法律擦边球的方式能够赢得民意的支持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但是,我们也应当看到,建个人网站揭黑的行为并非上策。一方面是揭黑者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,另一方面是,由于网站信息的公开化,受众的大众化,很容易使相关信息被过早暴露,使被揭者销毁证据、转移财产、订立攻守同盟对付有关部门的调查,从而给案件查处带来难度。

 

张庆申 孙安清

 

来源: 法制网——法制日报      (责任编辑:郑剑峰)

 

 

本站声明: “本网站系非营利性网站,旨在宣扬法律意识,弘扬法治正义,交流执业学习心得。本网内部分文章系来自其他网站,目的只做为交流学习之用,其相应的权利均属于原权利人。如权利人认为不妥,请来电或来函说明,本网页随即停止转载和使用。望谅解本网未先征求意见,谢谢合作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