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揭秘】古代盗墓者用的工具
盗墓利器:洛阳铲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孔仲尼这句话对盗墓来者说,亦然。
提起盗墓工具,不少读者可能会想起“洛阳铲”。实际上,“洛阳铲”仅是在洛阳、开封、西安一带这些黄土地上使用较多的盗墓工具,而且发明时间较晚,并非通用型盗墓利器。
能够成为盗墓工具的东西实在不少,花样多多。
钁、凿、锹、铲、斧、镐、镦、镞、锥、镰、锄、刀、竹签、竹筐、木杠、粗麻绳·····这些人类常用的生产、生活类工具,都可能盗墓者的作案工具。问题是,看你怎么用?如同屠夫宰猪、疱丁解牛,还要看你会不会用。
襄王冢“穿凿三日乃开”
“广川王发冢”的故事被多部言奇作品记述,曾有多座春秋战国时的古墓让刘去给盗掘了,其中有一座是魏襄王的。
“襄王冢,以铁灌其上,穿凿三日乃开。黄气如雾,触人鼻目皆辛苦,不可入。以兵守之,七日乃歇。初至户,无扇钥。石床方四尺,上有石几,左右各三石人立侍,皆武冠带剑。复入一户,石扇有关锁,扣开,见棺柩,黑光照人,刀斫不能入。烧锯截之,乃漆杂兕革为棺,厚数寸,累积十余重,力少不能开,乃止。”
此段记录只有短短的百余字,但透露出来的盗墓信息相当丰富。特别是反盗手段多样,一是,用铁水浇灌墓穴,这种方法为后世的帝王延用,如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,即是用铁水封死通向地宫的入口的;二是,用有毒气体或物质置放墓室,“黄气如雾,触人鼻目皆辛苦”(反盗墓手法,详见本书《反盗篇:机关重重的古代古代陵墓》)。另外,葬制独特,以石人替代人殉;葬具高级,使用犀牛皮包裹棺材。
这些信息之外,更重要的情报是古人盗墓的方法和工具:“穿凿”、“刀斫”、“锯截”。从中可以看出,刘去的手下至少使用了三种工具,铁凿、钢刀和锯子。
刘去这种盗墓并不具备典型性,他所盗墓的地址位于其属地,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公开行为,所以敢肆无忌惮。实际上,盗墓行为是一种最受社会道德谴责的现象之一,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偷偷摸摸的,不可能又凿又砍,还要锯的,不然就是是抢了,非给当地百姓或后人打折腿不可。
到底是谁盗墓发明了“洛阳铲”
用那些专业的盗墓工具,目的是为了加快盗墓速度,提高成功率。再者,在中国的墓葬史上,一度流行“不树不土”秘葬制,加上几百年来风雨侵蚀,自然和人为的改变,不少古墓在地面上的痕迹荡然无存。所以除了刘去那样有明确的盗墓目标外,一般情况下都要盗墓者自己去寻找,去判断坟墓的等级和陪葬品的多寡。
所谓“洛阳铲”的出现,就有这种想法在内。
“洛阳铲”,顾名思义,洛阳一带盗墓者使用的铁铲子。实际上,现代盗墓者(包括考古学家)仍在使用的“洛阳铲”历史并不长,不过百十来年历史。
在洛阳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盗墓故事:当年洛阳城郊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去赶集,见路边有人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在挖洞插棚杆,很好使,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尺把深。让李鸭子没有想到的是,这种铲子拨上来后,还能带出不少下面的土。
这个偶然发现,让李鸭子惊喜不已。李鸭子为什么惊喜?原来其暗里一直在做着盗墓的营生,这种铲子无疑可以给他找墓、盗墓带来更多的便捷。于是李鸭子灵机一动,照葫芦画瓢,回家请附近的铁匠照着样子打开了一把,果然好用,盗墓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增。这种铲子就此在洛阳一带的盗墓者中使用开了。
但“洛阳铲”到底是不是李鸭子发明的,目前并没有人能直接证明,有可能是以讹传讹。但不论发明者是谁,洛阳铲的贡献还是蛮大的,甚至为官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使用。
实际上,洛阳铲并非什么秘密武器,主要因为盗墓者在使用,而这一族又是见不得灯亮的“地下工作者”,所以被弄得神乎其神的。实际上就是古代盗墓者常用的长条铣、瓦形铣、连箍铲的变种,或者说是“改进型”。其体窄窄的,纵断面呈半月开状,铲头锋利,树根什么的一触即断。一般常见的铲长三十公分,直径六公分左右。
在大陆“人民公社”时期,这种铲子一直存在是农民常用的挖沟工具,使用范围甚广。大陆六七十年开展农田整治运动时,不少地区还作过推广。如在苏北,当年一般农家都有这种工具,叫小筒锹,开挖窄沟,省劲省时,效率高。但稍有区别的地方是,洛阳铲弧度更大些。笔者小时候生活在苏北乡下,大人干完农活回家后,便会拿着放在一边的小筒锹与小伙伴一起,学着电影《地道战》在菜地里“挖地道”。由于接触面小,虽然小孩子力气小,但用起来一样利索,不费劲。
如今盗墓者又对洛阳铲作了一些改进,特别是在柄子上。以前是木质的,现在则改成钢管,分成几截,每截以锣丝口或卡槽对接,如同石油探测时用的钻柄一样,想探测更深的地方时,就一节一节接起来。平时不用便拆开放在工具包里,行带方便,也不容被人发现。
长沙“窖工”成为盗墓者
洛阳铲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掘洞取土上,取土用普通铁锹更为方便。
洛阳铲第一功能是探测,在古代,盗墓者探测墓穴的工具是铁锥。铁锥比洛阳铲的实际作用还要大,但需要盗墓者拥有丰富的盗掘经验,才能发挥作用。
明人王士性在《广志绎·江北四省》中有这样的说法,“洛阳水土深厚,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,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。然葬虽如许,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,有金、银、铜、铁之气则发。”王士性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,“铁锥入而嗅之”。古代人的墓穴挖得都很深,一般不会少于10米,甚至挖到地下水层。
始皇帝赢政的秦陵便葬得很深。《史记·始皇本纪》记载,其穴“穿三泉,下铜而致椁”,有学者推测深在500米以上,最保守的也认为深及50米。这么深的墓穴,用铁锥打下去探查是最便捷的,通过锥体带出泥路土的颜色和气味,盗墓者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地下有无墓葬,是什么朝代的墓葬,葬有多深。确定古墓存在后,在四周多打几个点,就能确定墓的大小,朝向、深浅等资料。
与洛阳相近的长沙一带,也是中国盗墓活动比较猖獗的地方。洛阳的盗墓者以李鸭子发明的“洛阳铲”闻名,长沙则以“土夫”(也称“土夫子”)名声远播。“土夫”是长沙地区职业盗墓者的特称,现代著名
据商承祚的研究,这些窑工在取土时,时常会发现一些小古董,卖给古玩商也能发点意外小财。一而再,再而三,在金钱的诱惑下,窑工们遂“动起了盗墓之心”。由起初的“窑工”变身为“盗墓者”。
另一说“土夫”一开始是一群卖靠卖黄泥为生的农民。其所售“糯米泥”为黄泥中的上品,是唐宋土坑墓葬里的回填土。常在墓边走,不可能没有收获,墓内陪葬的财宝不时被发现,卖给古玩商所获之利比卖泥要来得多了。于是“土夫”们慢慢就有了贪心,干脆以盗墓为生。
对于古墓的年代,长沙“土夫”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:如战国时期贵族大墓多陪葬有大量的青铜器,长期的锈蚀氧化,附近的土质就会发生变化。这种痕迹,盗墓行话称作“铜路”,根据“铜路”的变化,就很容易找出青铜器埋藏的地点。
封土性质的不同,也很容易辨别。春秋战国时期封土多为青色膏泥;唐、宋陵墓则多“糯米泥”;明清墓多用石灰;秦汉时期由于人们迷信水银、珠砂、玉器的防腐作用,墓葬中会有使用,也影响土质,会发出特殊的气味,有经验的盗墓者一闻即知。
绳索在盗墓中的特殊作用
“洛阳铲”是盗掘古墓,特别是秦汉时期及以前古墓的利器,而“土夫”则是盗墓者的高人。关中平原上的不少古墓都挖在水位很高的黄土地上,盗起来相对容易些。在上面开一个长方形的洞次即可,这种形状的盗洞为古代盗墓者的传统开挖方式,俗称“关中式盗洞”。
长方形的洞口符合盗墓的实际需要,在盗洞两侧挖出一排排脚蹬,就很容易上出下入,而不需像圆形洞那样,以“狗姿”爬进爬出的。方形盗洞技术含量高,一般是“深挖洞”的结果;圆形盗洞,一般来说墓穴都比较浅,才打圆洞。现代的盗洞多为圆形,说明现代盗墓者与古代前辈相比,还真是“徒孙”一代。
但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盗洞,都离不开一种工具,绳索。
绳索与洛阳产一样,也是盗墓者必备工具。一般用三股以上的大麻皮拧结出来,结实耐用。绳索有作用多多,一是用提土,再是系人,三来也方便运走盗得的物品。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徐珂编的《清稗类钞·盗贼类》“焦四以盗墓致富”里提到,焦在盗掘一座古墓时,是这样使用绳索的,“焦乃选有胆勇者数人,使手炬,坐竹筐,悬长绳以下。”
当然,绳索也是一种杀人工具
有时需要外面负责望风和接应的人用绳索升降。如果地面上的人有贪心,斩断绳索,下面的盗墓同伙就成了殉葬,很难再爬上来。盗墓者被同伙害死在盗洞中的现象,考古中时常可以发现。
1961年发掘的武则天乾隆陪葬墓永泰公主墓,在墓道内廓靠门一侧,有一倾斜为35度的洞穴,洞*有一具只剩下一堆骨架的死人残骸,坐状,尸骨为男性,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。当时考古人员分析此为盗墓者的尸骨,推测他在把盗得的财宝用绳索递给洞穴外的同伙后,同伙起了歹心,为独吞盗得的财宝,抽掉了绳索,而把他堵在了洞里,致他不得出来窒息而死。
唐代盗墓者留下一把斧子
盗洞有方、圆之分,但打开棺椁的盗洞则普遍是圆形。
现代考古人员在发掘古墓时喜欢使用“大揭顶”的方式,就是把墓从上到下完全挖开,这实际是一种破坏式考古,被非议多多。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陵一号汉墓,就是这种手法。
“大揭顶”后,六安王的内棺上圆形大盗洞,赫然出现。这个盗洞的形成非“洛阳铲”一类工具可为,应该是一把利斧。
斧子也是传统的主要盗墓之一,在原始人发明石斧之后,斧子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,特别是盗墓,“利斧不离身”。《太平广记·再生一》(卷375)“李娥复生”条,“汉末,武陵妇人李俄,年六十岁,病卒,埋于城外,已半月。俄邻舍有蔡仲,闻俄富,乃发冢求金。以斧剖棺,俄忽棺中呼曰:‘蔡仲护我头。’仲惊走,为县吏所收,当弃市。”蔡仲使用的启棺工具就是一把斧子。
安徽六安汉墓有多次被盗的遗迹,灾难性的一次发生在唐代。现代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把斧子和一只碗,经鉴定该两件物品均出自唐代。据此,考古人员判断,唐代的盗墓者进入了该汉墓,并进行了破坏性的盗掘——斧子被推测为古代盗墓者的常用工具。
汉代入葬推崇使用厚厚的木质棺椁,“黄肠题凑”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。所谓“黄肠”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,“题凑”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。对付木质葬具,最好的东西就是斧子,安徽六安汉墓中出现唐代盗墓者留下的斧子并不让人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