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四四年冬,日寇在侵陷广西桂林、柳州后,分兵一部,沿黔桂铁路、公路交通线三路进犯黔境。魔爪伸至贵州南部重镇独山及荔波、三都、丹寨诸县,矛头直指省府贵阳,造成震惊中外的“黔南事变”。在这次事变中,日军所到之地,四处烧杀掳掠,无恶不作,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。面对凶残的敌人,黔南各族人民和爱国军人并未屈服,纷纷拿起武器,对犯黔之敌进行了坚强的抵抗,最终迫使敌人在黔时间前后仅十天,就仓皇溃逃,并从此走向失败的命运。
在对“黔南事变”史实的研究过程中,人们发现,日寇以卢沟桥为标志,开始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,铁蹄曾蹂躏了大半个中国。而其侵略魔爪却在独山深河桥被斩断,深河桥成为日寇继续进犯不可逾越的障碍,成为日寇从此走向没落的标志。“北有卢沟,南有深河”,客观地总结了日寇侵华战争由全面展开向全线败退的过程。
无独有偶,历史资料表明,不论是“北卢沟”还是“南深河”,均与中国抗日部队二十九军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二十九军为冯玉祥所部,是一支有着光荣抗战史的爱国部队。一九三三年三月,侵华日军在占领承德后,分兵向界岭口、冷口、喜峰口、古北口、罗太峪、马兰峪等长城主要隘口推进。驻各主要关口的中国军队与进攻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,其中尤以喜峰口战斗更为惨烈。驻守喜峰口的二十九军爱国官兵在平时训练中,除射击等现代军事课目外,还常练武术、刀枪、棍棒,尤以刀术为特长。喜峰口战役中,该军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,展开肉搏战,几处高地,失而复得。大刀队的威名,使日军闻风丧胆。
一九三五年,二十九军驻屯京津地区,防卫日军南侵。一九三七年“七·七”事变前,担任卢沟桥地区防卫的为三十七师一一○旅二一九团第三营。在此期间,驻丰台的日军多次向我方发起事端,以种种借口,意图进入宛平城,从而控制整个卢沟桥地区。但其阴谋均被我方识破,面对敌人的每次挑衅,二十九军官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抵制。当时,三营官兵们在吃饭前和睡觉前,都要高呼“宁为战死鬼,不做亡国奴”的口号,体现了官兵们的守土抗敌之志。
“七·七”事变爆发后,二十九军官兵们在卢沟桥畔和整个京津地区,与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。卢沟桥守军提出了“誓死抗击侵略者,与卢沟桥共存亡”的口号,对进攻卢沟桥地区的日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。一一○旅旅长何基沣、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,亲临前线,鼓励将士“坚守阵地、坚决回击。”广大官兵义愤填膺,英勇杀敌。一名十九岁青年勇士,一个人就用大刀砍倒十三名敌人。最后壮烈牺牲。守卫卢沟桥北面的一连官兵,英勇抗敌,除四人外,全部为国捐躯。副军长佟麟阁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也在北平保卫战中壮烈殉国。从“七·七”卢沟桥事变至平津失守,二十九军官兵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对日寇进行了有力的抗击,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但不管如何,它证明了二十九军广大官兵的爱国情怀,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光荣传统。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畔的抗战,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一九四四年九月,中原战役后,二十九军奉命由陕南调川整补。于
之后,九十一师主力续在平塘卡浦、摆卡一带布置阵地,其搜索连则在深河北岸阻击敌军。二十九军之预十一师也在马场坪附近构筑了二线阵地。由于深河桥已被炸断,敌军行动受阻,加之担心我方援军到来,进入独山之敌终未能越过深河桥一步。在我爱国军民的打击下,日军主力终于在十二月四日夜开始溃离独山城。
本站声明: “本网站系非营利性网站,旨在宣扬法律意识,弘扬法治正义,交流执业学习心得。本网内部分文章系来自其他网站,目的只做为交流学习之用,其相应的权利均属于原权利人。如权利人认为不妥,请来电或来函说明,本网页随即停止转载和使用。望谅解本网未先征求意见,谢谢合作!”